吃素大多吃的是五谷杂粮和蔬菜、水果,一般来讲,蔬菜、水果偏寒偏湿(个别除外),因此,“不会吃素”,就会造成寒湿在体内积累太多而造成虚寒性体质。
什么是虚寒体质?
虚寒体质顾名思义,就是“虚”和“寒”。
(1)浑身乏力,没劲,总想歇着
(2)不爱吃饭,没有食欲。
(3)容易气短胸闷,说话说一会就没劲了,老百姓话“拔不上气”,上楼上两层就气喘吁吁。
(4)腰酸背痛,腿软没劲,女性月经不调,量少,宫寒,男性腰困无力。
(5)面色苍白或萎黄,两眼无神,皮肤色泽暗而松弛。
(6)浑身怕冷,手脚冰凉,全身没有热量。
(7)心态消极
(8)稍微一吃凉东西就会腹泻或腹痛
怎么办呢?
(1)多晒太阳,尤其在阳光充足的午后,背对太阳,多晒晒后背,让督脉、膀胱经好好得到阳气的滋养,自然就会阳气充足。
(2)多运动。每天坚持两小时的运动时间。走路、爬山、五体投地功、练习太极拳都行,动则生阳气,需要注意的是,不要让呼吸紊乱,气喘吁吁、大汗淋漓,一旦这样,就反而会伤阳气,因为大汗亡阳。
(3)早睡觉,十点以前睡觉最好。
(4)心态开朗,开心,多笑,乐能聚神,汇聚阳气。
(5)多吃板栗、大枣、桂圆、面食、山药、枸杞子等食物,偏于阳气多的食物,有的人虚不受补,一吃就上火怎么办呢?找当地中医调理一下脾胃就好了。
(6)吃饭吃六成饱,不要给肠胃增加负担,否则伤气,就会产生寒湿。
中医认为"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",不吃主食,水谷精微无从摄取,气血无从生化,后天之本亏耗,导致月经量少,月经不调甚至闭经。因此,我在诊治这类疾病的患者,通常要求其恢复正常饮食,以保证气血之来源,此外,建议喝小米粥加红糖以充养脾胃,迅速恢复元气。
在北方,妇女生完小孩坐月子的时候,老婆婆通常给产妇做小米粥加红糖,以补养身体,小米在中医看来是补肾健脾利湿的佳品,古代行军打仗多以小米为军粮,吃小米不仅耐饿,而且除去脾胃湿气,避免水土不服所导致的肠胃疾病。
一把小米,撒到地里是一片庄稼,小米是高度浓缩了的"生机",产妇生完小孩,生机消耗很大,所以民间用小米来帮助其恢复生机元气。很多女孩子,喝了小米粥加红糖,不仅月经调顺,而且脸色红润光彩,真印证了五谷杂粮补养身体的道理。
......不吃主食仅吃蔬菜......大部分遵从这个饮食原则的人久而久之面黄肌瘦,身体衰惫,气色晦暗。其原因不外乎上文所讲的仅靠蔬菜是无法维持气血来源的。蔬菜多为植物的茎和叶,其疏通力量比较强而补养力量比较弱,气血虽然可以得到疏通但得不到补养,尤其是脾胃没有水谷滋润,久之就会造成脾胃气虚的病机。
气满不思食
以上论述是针对一般人而言,凡事都有特例,既然有人提出不吃主食只吃蔬菜的原则,就说明有一部分人是这个原则的亲身受益者。那么,什么样的人合适这种饮食原则呢?我总结为"心地清净,元气充沛"的人可以超越一般的养生原则。
凡是修行有成就的人,内心清净无染,妄想分别执著淡泊,元气消耗极少,依靠修行禅定所获得的能量补充(禅悦为食),全身元气充沛。正如古人所说"气满不思食",真正元气充盈的人,不思饮食。因此一天仅仅吃一顿饭甚至一碗粥就可以了。如台湾著名的广钦老和尚,数十年来不吃主食,仅吃水果维持体力,活到九十五岁高龄,身无疾苦,安然往生。
在佛教经典《增一阿含经》中以"禅悦食"为五种出世间食之一。并在《杂阿含经》指出,有众生进入初禅,"离生喜乐,处处润泽,处处敷悦,举身充满,无不满处。"凡是修行真正契入境界,功夫得力,均会有全身气力充足之感。毛凌云居士所撰《念佛法要》卷二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念佛功夫得力的文字,现摘录如下:
清 竺峰、圆融大师,姓姚,德清人。年三十,出家受具戒,持守无缺。笃好礼念,以往生净土为决定志愿。不畜徒,不自住庵,恒依人修,免杂用心。居无定所,合则留,不合则去,意气洒落,不为胶执,亦不乐随众作务。常静掩一关,礼念并行,不礼则念,不念则礼,无一时间断,亦不参以他法,竟以此终其身。尝于午间敲鱼念佛,直到次日日晡时(下午3~5时),人见其终无休歇,大声唤之,始止,自谓才如半日耳。问其饥否?则曰:"我口甜水如蜜,常咽常盈,受用无量,更不思食也。"胁不帖席者数十年,故少梦,偶有梦,亦不离礼念,更无异缘,梦中常见佛菩萨活动如生,间予奖励,或导引念佛。忽自知时至,念佛而逝,年六十四,顶示暖相。
圆融大师精进念佛一天一夜,竟不会感到饥饿,反而觉得口水甘甜,受用无量,这恰恰说明法喜充满,禅悦为食便会得到能量的补充,不需要依靠一般的饮食。
又如历史上著名的永明延寿禅师,据历史记载他三十岁悟道,"后住永明,日课一百八事。夜往别峰,行道念佛,"每天由早到晚,讲经、作佛事,要做一百零八件事情,而且夜晚还要到其他峰顶念佛。
明代学者洪觉范说:一个人每天要做这么多善事,而且日中一食,一定骨瘦如柴,结果看到他的画像,却是身体壮硕、方面大耳的帝王之相。永明延寿禅师一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,然而需要补充的能量却很少,足见禅定功夫之深。禅定并不一定是面壁打坐,行住坐卧都不离禅定,禅悦为食自然身体健壮。
然而一般佛教居士,没有专业修行,或者因为功夫不到,还需要应付日常工作,有的护法居士为佛法、为众生而奔忙操劳,修证上还没有真正契入境界,这就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脑力和体力,假如不加以补充,就会导致上文所说的脾胃虚弱,气血不足的亚健康状态,长久以往,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。
因此,任何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,每个人在接受不同的养生观点时,要参考自己的实际情况,斟酌采纳,方能如理如法。
补充气血的食疗方法
小米粥做法
做法:小米适量,小火慢慢煮熟,气血不足者可加红糖少许。
功效:小米具有健脾和胃、补益虚损,和中益肾,除热,解毒之功效;还可以治疗脾胃虚热、反胃呕吐、消渴、泄泻等疾病。《本草纲目》说,小米"煮粥食,益丹田,补虚损,开肠胃。"
经常喝小米粥,可以温补脾肾,增强生命力,对身体虚弱的有不啻为一帖补养良方。
小编推荐:
真诚希望更多的人来吃素!
吃素可以断除我们间接杀生的罪业
吃素是绝对不可能让你生病的
通过吃素、静坐把我们身上的浊气
我爱素食网